美國貿易新戰火?從「川普關稅政策」學 20+ 個實用英文單字與片語
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宣布課徵對等關稅(reciprocal tariffs)後,引發全球股市暴跌。不過,他隨後表示,原訂於9日生效的新關稅措施將延後90天實施,並在此期間僅暫時徵收10%的基礎關稅。但無論稅率高低,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企業而言,依然如同挨了一記重拳。接下來,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些與貿易政策有關的常見英文單字和詞彙,幫助你在看懂新聞的同時,也能學到實用的英文哦!
一、美國祭出新關稅:國際貿易與政策相關單字
在全球經濟與國際貿易新聞中,有一些關鍵單字經常出現,像是 tariff(關稅)、import(進口)、export(出口)等。透過近期川普重提關稅政策的新聞,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實用單字與片語吧!
關稅是貿易新聞中最常見的單字之一,指的是政府對進口或出口商品徵收的稅金。
例句:The U.S. imposed a 10% tariff on foreign goods.
(美國對外國商品課徵10%的關稅。)
在這句話中,動詞 impose(施加、強加) 就是用來搭配「課徵關稅」這樣的政策動作。那我們接著來看 impose 的用法。
這個字通常出現在政府頒布法律、關稅、限制等政策時,用來表示強制執行。
例句:The government imposed new rules on exports.
(政府對出口實施了新規定。)
既然提到 export(出口),我們不妨也來一起看看 import(進口)和 export(出口)這對常見的商業英文。
Import 是指將商品從國外運入國內,也就是「買進」的動作。
例句:The U.S. imports many electronics from Asia.
(美國從亞洲進口許多電子產品。)
Export 則是將國內商品賣到國外,也就是「賣出」的動作。
例句:Taiwan exports a large amount of electronics to the U.S.
(臺灣大量出口電子產品至美國。)
但當兩個國家貿易談不攏時,常常會演變成貿易戰(trade war),我們來看看這個詞怎麼用。
這個詞用來描述兩個或多個國家互相提高關稅,進而產生的經濟對抗。
例句:A trade war between two major economies could harm global markets.
(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可能會傷害全球市場。)
而當其中一方以關稅作為「報復」手段時,就會用到下一個單字——retaliate
Retaliate指的是針對對方行為進行報復性的舉措,常見於外交與貿易新聞中。
例句:China may retaliate by imposing tariffs of its own.
(中國可能會以加徵關稅作為報復。)
想看更多這類型文章嗎?現在就入會,每週一將收到免費的電子報喔!
入會及綁定LINE再享100元折價券 →
為了避免貿易戰擴大,有時候政府會選擇「暫停」(suspend)某些關稅措施。
這個字常用在「暫停協議、政策、行動」的情況。
例句:The country suspended all trade talks.
(該國暫停所有貿易談判。)
有些國家或特定商品會獲得「豁免」(exempt)而不受關稅限制。
當某人或某項商品不需要遵守某項規定時,就可用 exempt。
例句:Medical supplies were exempted from the new tariffs.
(醫療用品被新關稅政策豁免。)
這個字比起 announce 多了一種「首次揭曉」的語感,常用在新政策或產品上。
例句:The president unveiled a new economic strategy.
(總統公布了一個新的經濟策略。)
二、常見經濟與市場相關單字
在新聞中,除了貿易本身的詞彙外,還會出現許多與市場反應、經濟走向有關的字眼。這些字常出現在國際媒體的報導中。來看看有哪些實用字彙值得記起來吧!
新聞裡常常會談到某政策、戰爭或疫情「對經濟的影響」,這時就可以用這個詞組。
例句:The new policy had a negative economic impact.
(新政策帶來負面的經濟影響。)
說到「影響」,市場往往第一時間就會有回應,這就是所謂的 market reaction(市場反應)。
市場對於政策、企業動態、國際事件等都會立刻做出價格上的反應,這就是 market reaction。
例句:The market reaction was immediate and strong.
(市場反應立刻且強烈。)
有些新聞甚至會提到股市「大起大落」,那就是因為 volatility(波動性)提升了。
這個字在股市和匯市報導中很常見,指的是價格不穩定、起伏大。
例句:News about tariffs increased market volatility.
(關稅新聞提高了市場波動性。)
當波動變大,投資人信心(investor confidence) 就可能受到動搖。
經濟政策不明朗、國際關係緊張時,投資人可能會變得保守、觀望,這就是信心下滑。
例句:Uncertainty in trade policy shook investor confidence.
(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動搖了投資人信心。)
說到「不確定性」,就不得不學學 economic uncertainty(經濟不確定性)。
這是新聞中很常用的表達,指整體經濟環境不穩定,讓人難以預測未來。
例句:Tariff changes created economic uncertainty.
(關稅變化造成了經濟的不確定性。)
那麼政府為了應對這些問題,常會進行 policy shift(政策轉變)。
當政府發現現行政策不再有效時,就會進行重大調整,這就是 policy shift。
例句:The administration's policy shift aims to strengthen domestic industries.
(政府的政策轉變旨在強化國內產業。)
有些政策則展現出保護主義(protectionism)的傾向,尤其體現在關稅措施上。
這是經濟學術語之一,指一國為保護本地產業,對外國商品設限或加稅。
例句:Economic protectionism can lead to higher prices for consumers.
(經濟保護主義可能導致消費者付出更高代價。)
結語
美國總統川普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,雖然旨在重建美國經濟並保護本土勞工,但從長遠來看,其可持續性仍面臨不少挑戰。希望透過這些與貿易與經濟相關的英文詞彙整理,能幫助你在下次看到類似議題時,更加理解新聞內容與相關語彙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