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集英文金架厚邀請到第一屆 108 課綱學生 Victoria,
來跟我們用學生親身的視角聊學習歷程這件事。
在高中就開始經營自己的 YouTube 頻道、拍了幫助了很多學弟妹更了解學習歷程的影片,
對於自己的未來很有方向的 Victoria,
她是怎麼規劃高中生活、怎麼準備學習歷程的呢?
在準備學習歷程中有哪些小撇步,可以讓教授對你的經歷更好奇、花更多時間看你的檔案呢?
如果還不知道自己想讀什麼科系,可以用什麼方法先排除掉最不可能的選項呢?
來聽這一集英文金架厚,聽聽看從學生的親身角度體驗到有關學習歷程跟高中生活的想法。
Q: 想請問 Victoria,你怎麼準備你的學習歷程(包含規劃、執行,但不用說到非常細)?
Victoria:好,在高中階段,我參加過兩個志工組織、合唱團及全英語授課的政治學課,但我並沒有把全部的活動經歷寫進學習歷程中,而是會篩選重要的或是自身參與最多的,但也不是一定不能全部寫進去,但是在個申的部分,教授不會有那麼多時間去看你的東西,所以你就要謹慎思考。
Q:所以這些活動你是因為要寫學習歷程才去做的嗎?還是你本來就是就算沒有學習歷程,也會做這些事?
Victoria:我覺得問到很大的重點~ 現在很多人都為了學習歷程去參加活動。但是我會覺得不那麼建議,像我是因為本來就很喜歡這些活動內容所以參加。這樣在寫一些文字表述的時候,其實教授多少應該都會看得出來,因為一個人,他喜不喜歡這件事情,是很容易被發現的(笑~)。
Q:想要幫現在國三的學生問~ 參加活動、製作學習歷程這些事情,是什麼時間需要去填寫的嗎?
Victoria:基本上學習歷程,是時間很嚴格的一個機制,就是你高一的時候做的事情,就要在你高一的時候把這些東西都全部上傳好,然後等到你高二時候,你就不能再上傳你高一的時候做的事情,因為它都會有時間註記。
所以其實在國三升高一的時候,可以稍微構思一下,自己的興趣是什麼,不然可能一上高中就會措手不及。
因為學習歷程還有一個很大的用意,就是希望看到你一步一步的成長。大學教授當然是會希望看到你高一的時候做了什麼事情,然後高二的時候,你又做了什麼事情,而不是說你到了可能高二的時候,才突然多了一堆東西出來,這樣教授都看不到你成長的軌跡會蠻可惜的。
Q:剛才有分享到,你不會將所有參加的活動都寫進學習歷程,想請你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如何篩選跟準備。
Victoria:基本上各系的教授不會有太多時間去瀏覽我們資料,尤其每一個人的活動經驗至少會有三~五項以上,所以我會建議一個活動經驗就最多寫3~5張的A4紙就好,盡量是直式的,這樣教授比較好閱讀,然後在一張A4紙裡面盡量文圖的比例是2比3,因為圖(照片)才能顯現出你真的有參與到這個活動裡面~
在文字描述的部分也要很注意,就是很多人會寫說,”我今天參與這個活動學到了很多”,但是很多是什麼呢?要把你的那個很多的東西寫出來,就是要具體描述清楚。
如果說有排版需求的同學們(例如我就是會很希望把每一個東西都做得很漂亮~),在沒有專業軟體的情況下我推薦使用”Canva”模板網站,裡面有很多免費的模板可以使用。
Q:那技術上面你覺得大概怎麼一個比例會剛好嘛?剛剛說的是圖文比例,你會覺得自己越想越多,寫得越細越好,還是條列式呈現比較好?
Victoria:我自己寫學習歷程,會先有一個小標題告訴教授我下面這一個段落要說的事情,我通常都會寫一些比較吸引人的標題,吸引教授往下看,建議大家可以用紅筆把它圈起來,或是用highlights之類的就是達到醒目的效果。
Q: 除了學習歷程之外, Victoria 的高中生活還有做過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事?
Victoria:我在升高一的時候跟著我參加的合唱團(成功兒童合唱團)一起去日本,參與一個臺日韓三國交流音樂會。因為合唱團裡面,其實年齡層分布都是小學生或國中生,還有少數高中生,基本上我們不會講日文,然後日本人也不會講中文,當時我們彼此的英文程度也不是很好,所以幾乎是無法溝通。
但是我在這一次的活動裡面,我體會到音樂真的是無國界。
雖然我們語言不通,但是日本學校的音樂老師一個手勢起來,我們就知道要做甚麼了,我覺得那是一個非常感動的地方,就是我們都不用透過任何語言,卻可以很完美的演出。
Q:那你是如何在課業跟自己想做的事情中間找到平衡?
Victoria:基本上該上學時間我就會去學校,但是課後就會開始處理我的活動事務。另外我有買手帳本記錄我的時程,作好時間分配。必須老實說,課業跟課外活動卡住的時候,我有時會放棄課業,但這是不好的示範,請大家不要學XD
有一陣子,我的課業真的是不知道很好,然後也有被我的班導師關切這樣子,但我的成績不是退步喔~而是兩個學期成績維持一樣,但是因為其他同學都有進步,相對感覺我是退步的,所以才會被老師關切~
Victoria:但其實很多人是能找到平衡,就像我有很多朋友還是繼續功課好,然後又做了很多很厲害的事情,但我就不是那種很厲害的人。
因為我很清楚自己不是那種學霸類型,所以我就想,既然我在讀書這方面沒辦法取勝,那我為什麼不另尋道路,然後去做那些可能比較適合我的事情的?所以我就決定參加各種活動,去累積我的軟實力。
但是,就像我剛剛講到,我沒有找到平衡嘛,所以這中間其實有跟師長有做很多的碰撞,畢竟。 老師或者是家長還是會希望我們就是把成績顧好,因為這對他們來講是學生們該做的事。
我不太鼓勵學弟妹這麼做,但是如果你要跟我一樣的話,那心臟要先夠強哦
Babii:嗯,但其實還是有得到很多東西啊,而且這些事情就像之前我們剛才前面有討論到,就是在這個時間點沒有做,可能就不會有這個經驗。
Q:最後有沒有什麼樣的建議可以給學弟妹呢?
Victoria:對有方向的同學,例如像我這樣子,就很早知道說自己一樣要走哪個方向的話,那我就會建議就是在那個專業領域深耕,就是你就盡量做到可以最好就最好,然後不要單單只是別人叫你做,而是你要去想我還能做什麼。
這我可以分享一個經驗,就是我之前有參加一個志工組織,然後我那時候發現那個志工組織,他們並沒有一個可以宣傳的管道,就是沒有建立甚麼社群媒體,我那時候就主動去跟我們團內的學長姐去提這件事情,其實我自己在這過去是從來沒有經營過社群媒體的,但是我就拿出了我的勇氣,去跟他們提這件事情,就邊算是邊做邊學吧~ 所以我覺得很重要的是,不要害怕失敗,也不要害怕會丟臉之類的,因為大家總會有第一次做某件事情,所以而且你們是一個團隊,大家都會幫你的這樣子,我也是從這一個專案上面學到很多,然後進而可以把經驗累積到我未來地方。
沒有方向的同學,我會建議可以先去做志工,因為我覺得做志工是一件本身就是幫助別人事情了,同時又可以訓練到做事的能力,比如說,籌劃整個活動之類的,那這同時也是一個所有科系都適用的經驗,尤其是如果你是要申請國外的大學,現在其實有很多免費活動,所以也不會用到你太多的錢,因為像有些人都覺得說啊,我一定要去參加大學營隊,可是現在大學營隊隨便都需要五、六千塊,這不是一個每個家庭都負荷的了, 但是其實你仔細找用心找,一定可以找到那種免費的活動。
我覺得參加活動好處是,你可以從中知道你更喜歡什麼,或者你不喜歡什麼。像我之前參加過那個政治學課程,在這之前其實對政治學毫無了解,但是我參加完之後我才發現說,哦,我好像不太適合。 然後我覺得這對沒有方向的人是一個很大的幫助。
Mike:謝謝Victoria跟我們無私地分享,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關於如何發掘你的興趣,歡迎來聽Alex老師的課喔~
Alex 老師的「我在哈佛學到的設計思維:發現你的興趣,準備好你的學習歷程」優惠中~
想看更多這類型文章嗎?現在就入會,每週一將收到免費的電子報喔!
入會及綁定LINE再享100元折價券 →